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

轉貼文章:一家糕餅業的台中夢想/劉克襄

一家糕餅業的台中夢想/劉克襄

三年前,一棟充滿前衛時尚風的飲品店,從廢墟林立的台中老城拔出,頓時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駐足。

這間不過百來坪的店面,係台中知名糕餅業者日出所擁有。老板並未沿用自己店面的招牌,反而創新地保有舊名,宮原眼科。同時以現代帷幕大樓,連結日治時代老房,亮眼打造新建築。去年底,此一地貌躍為時下年輕人最想跨年的地方,僅次於墾丁。原本死寂的舊街區受到刺激,竟也漸次有了其它商旅和餐飲店面來湊趣。

當宮原眼科大放異彩,我還在觀望對老城未來發展的影響時,第四信用合作社又悄然粉墨登場。此一連鎖店的問世,再度顛覆了我的想像。

它彷彿藉著某一物種外殼的寄居蟹,只想在裡面安置自己。整體外觀更趨於內歛,大膽地以保守風格,維持著半世紀前的銀行門面。我常騎單車經過中山路,竟未察覺。直到八月開幕了,才赫然驚覺它已然改變。

乍看之,仍是舊城區某一棟荒廢的大樓,但駐足細觀,它確切展示了某一生活信念。除了採用合作社舊名。凡細節角落,回收環保的意念處處綻露。昔時宮原的舊物拆缷後,還有各地老舊旅館收購的廢棄物料都融合進來,跟過往在此荒廢的建築產生有趣的對話。再加上,局部空間的勇敢割捨,一些看似死寂敗壞的水泥設施,居然搖身一變,創造了新的店面風情。

當然,重點更在食物的推陳出新。宮原眼科以珍珠奶茶和冰淇淋為主打,這回推出地方特產豐仁冰。嚴謹制式的銀行實體,和冰冷食品軟件巧妙邂逅,此一發想的實踐,新奇而活潑,繼續吸引人潮光顧。開幕十來天,某一周四下午,忽逢大暴雨,我正巧走訪,遊客依舊如織,看來此店面也成功建立灘頭堡了。

台中舊城區,素來是市政府的痛處。歷經多回的改造,從繼光街到電子街商圈的陸續推動,都無法挽回昔時的熱鬧。整個城市的興旺又不得不隨著政府單位的西移,努力把建設放在彼端的發展。

中山路曾是日治時期台中老城最繁華的商街,歷史悠久的餅鋪、布莊和特產行等偎集成市。父親的友人、學生,我的老師、同學不少都世居在此,各個優渥地經營著一間間生意興隆的店鋪。怎知80年代以後,百業逐一蕭條,棟棟人去樓空,最後淪為門可羅雀的單行道。

現在似乎有了轉機,一如宮原眼科,讓中山橋的綠川河段活絡起來。接近自由路口的這一街段,因了第四信用合作的重新營業,也點亮了嶄新的契機。

連續兩間店面設立在此絕非巧合,應該是歷史的必然,一個在地糕餅業者對自己家鄉生活的信念。接下來,日出還會如何營運,我們無從預知。但此一加碼行徑告知了,當台南以整個台南展開生活美學時,台中有一糕餅業者,正嘗試著用自己的信念,挽回這個城市車站前的頹敗和沒落。

當23號太陽餅遠去,還有之前蜜豆冰、一心豆干等等都消隱時,老台中真的急待重返榮景。謝謝日出,但台中只有這麼一家嗎?還有誰願意加入,以新的美學生活改變老城區?

(本文發表於「獨立評論@天下」2013.09.01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